Logo
Pic
曹安源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特聘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经历

登录后方可浏览

前往登录 前往注册

个人简介

从事纳米科技及应用研究,包括纳米电子及光伏器件、大规模组装、新能源材料、环境材料等方面。合成各种高性能的纳米材料并探索在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应用。制取具有优异光电、力学性能的一维纳米材料及其宏观体结构,如薄膜、纺丝及织构等。开发基于碳纳米管和其它半导体纳米材料的薄膜型太阳能电池,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同时降低制造成本,使太阳能电池这种清洁能源在不远的将来走进千家万户。开发基于碳纳米结构的超轻、多孔材料,用于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清洁水面的油类漂浮物,为社会提供清洁的水资源。开发基于纳米材料的集成微电子器件,如计算机电路的基本单元(三极管)以及可探测有毒气体、病毒、其它危险物等的微型传感器等。


从事先进材料、纳米科技及工程力学方面的教学工作。包括材料的基本结构、光电及力学的基本性能、合成方法及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纳米科技的发展、当前的研究热点、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角色和推动作用。固体工程材料的弹性力学、热力学等基本理论。


主要科研成就:


从事纳米科技与应用研究,在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微电子器件、能源及环保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包括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no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等。研究工作被包括BBC, Der Spiegel, Science News,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等欧洲和美国媒体报道。在夏威夷大学任教期间,领导两个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计72万美元),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开展了项目合作。是夏威夷大学机械系第一个获得美国NSF Career Award的教员。在多个国际材料学术论坛及知名大学做过特邀报告。担任过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评委,以及几十个相关领域国际期刊的评审专家。获得多个国际及国内科研奖项。2009年放弃了夏威夷大学的终身职位及优厚待遇,以特聘教授加入北京大学,立志为祖国的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部分学术论文 共10篇

1. Zeng, Z. P.; Gui, X. C.; Lin, Z. Q.; Zhang, L. H.; Jia, Y.; Cao, A. Y.*; Zhu, Y.; Xiang, R.; Wu, T. Z.; Tang, Z. K., Carbon nanotube sponge-array tandem composites with extended energy absorption range. Adv. Mater. 2013, 25, (8), 1185-1191.
2. Li,Y.; Shang, Y.; He, X.; Peng, Q., Du, S.; Shi, E.; Wu, S.; Li, Z.; Li, P.; Cao, A.*, Overtwisted, Resolvable Carbon Nanotube Yarn Entanglement as Strain Sensors and Rotational Actuators, ACS Nano 2013, doi/nn403400c.
3. Liu, Z.; Zou, R.; Gui, X,; Chen, R.; Lin, J.; Shang, Y.; Cao, A.*, Tailoring Carbon Nanotube Density for Modulating Electro-to-Heat Conversion in Phase Change Composites, Nano letters 2013, doi/nl401097d.
4. Shi, E. Z.; Zhang, L. H.; Li, Z.; Li, P. X.; Shang, Y. Y.; Jia, Y.; Wei, J. Q.; Wang, K. L.; Zhu, H. W.; Wu, D. H.; Zhang, S.;Cao, A. Y.*, TiO2-coated carbon nanotube-silicon solar cells with efficiency of 15%. Scientific Reports 2012, 2, 884.
5. Shi, E. Z.; Nie, J. Q.; Qin, X. J.; Li, Z. J.; Zhang, L. H.; Li, Z.; Li, P. X.; Jia, Y.; Ji, C. Y.; Wei, J. Q.; Wang, K. L.; Zhu, H. W.; Wu, D. H.; Li, Y.; Fang, Y.; Qian, W. Z.; Wei, F.; Cao, A. Y.*, Nanobelt-carbon nanotube cross-junction solar cells. Energy Environ. Sci. 2012, 5, (3), 6119-6125.
6. Shang, Y. Y.; He, X. D.; Li, Y. B.; Zhang, L. H.; Li, Z.; Ji, C. Y.; Shi, E. Z.; Li, P. X.; Zhu, K.; Peng, Q. Y.; Wang, C.; Zhang, X. J.; Wang, R. G.; Wei, J. Q.; Wang, K. L.; Zhu, H. W.; Wu, D. H.; Cao, A. Y.*, Super-Stretchable Spring-Like Carbon Nanotube Ropes. Adv. Mater. 2012, 24, (21), 2896-2900.
7. Zhang, S.; Ji, C.; Bian, Z.; Yu, P.; Zhang, L. H.; Liu, D.; Shi, E.; Shang, Y.; Peng, H.; Cheng, Q.; Wang, D.; Huang, C.; Cao, A.*, Porous, platinum nanoparticle-adsorbed carbon nanotube yarns for efficient fiber solar cells. ACS Nano 2012, 6, (8), 7191-7198.
8. Hu, L. B.; Wu, H.; Gao, Y. F.; Cao, A. Y.*; Li, H. B.; McDough, J.; Xie, X.; Zhou, M.; Cui, Y., Silicon-Carbon Nanotube Coaxial Sponge as Li-Ion Anodes with High Areal Capacity. Adv. Energe Mater 2012, 1, (4), 523-527.
9. Zhang, S.; Ji, C. Y.; Bian, Z. Q.; Liu, R. H.; Xia, X. Y.; Yun, D. Q.; Zhang, L. H.; Huang, C. H.; Cao, A. Y.*, Single-Wir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Wrapped by Carbon Nanotube Film Electrodes. Nano Letters 2011, 11, (8), 3383-3387.
10. Li, H. B.; Gui, X. C.; Zhang, L. H.; Ji, C. Y.; Zhang, Y. C.; Sun, P. Z.; Wei, J. Q.; Wang, K. L.; Zhu, H. W.; Wu, D. H.;Cao, A. Y.*, Enhanced Transport of Nanoparticles Across a Porous Nanotube Sponge. Adv. Funct. Mater. 2011, 21, (18), 3439-3445.

主要成就、奖项、荣誉

1. 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 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 2008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NSF CAREER Award
4. 2008年美国夏威夷大学工学院特别荣誉(Honor of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5. 2007年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小的碳纳米管刷”(The Smallest Nanotube Brush)
6. 2006年中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碳纳米管宏观体的研究”
7. 2005年中国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碳纳米管宏观体的研究”
8. 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定向碳纳米管薄膜的生长应用研究”
9. 2005年英国BBC节目“Science and Action”现场采访报道“碳纳米刷”
10. 2005年英国BBC科技新闻专题报道“Brush Up your Nanotechnology”
11. 2005年Nature杂志年度画廊最佳照片“Little Sweep”
12. 2007年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专题评述“When Nanotechnology Meets Bubbleology”
13. 2005年夏威夷大学特别报道“UH Professors Stretch the Limit of Carbon Nanotubes”

相关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领域:陈祥宝院士长期从事复合材料研究,研制了耐高温高韧性复合材料、低温固化高性能复合材料和结构吸波一体化复合材料,发展了复合材料制造过程模拟优化和自动铺放技术,提升了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和制造技术水平,并在先进歼击机、运输机和无人机等研制中得到大量应用,有力的支撑了国内航空装备的发展。相关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部级科技二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80项;出版著(译)作11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特聘教授
研究领域:纳米碳材料的控制生长及其拉曼光谱学研究: 烯碳材料制备方法学; 烯碳纤维; 石墨炔的可控制备与应用探索; 纳米碳材料的拉曼光谱学。
长江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研究领域:多功能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在纳米生物医学与能源领域的应用探索研究
长江特聘教授
研究领域:(1)低铂及非铂催化剂 (2)锂插入化合物 (3)材料模拟计算
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研究领域:以小分子液晶、高分子液晶以及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材料的分子结构或微观结构与其性能的关系以,在功能性液晶材料、液晶复合材料的分子设计、微结构和性能调控及其在规模化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 研究领域包括: (1)液晶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制备; (2)汽车门窗用智能调光膜; (3)全柔性液晶显示器; (4)具有多种外场刺激响应性的液晶聚合物弹性体; (5)液晶性聚合物电解质; (6)液晶高分子/碳纤维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