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行业专家

马朝利  
副院长
研究方向:新型高强韧铝合金及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新型钛合金及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超高温结构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高性能块体非晶材料;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评价
教授,博士生导师
奖项、荣誉 1项
张虎  
研究方向:1、高温结构材料; 2、纯净化熔炼与精密成型技术; 3、特种加工方法与设备。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卢惠民  
研究方向:金属(铝、镁、锂、锌)空气电源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包括新型液态金属及纳米金属电池,新能源汽车超级电容与铝空电池动力组合系统,大功率金属空气电源系统及金属空气电源循环系统;高纯金属材料清洁制备理论与技术包括铝、镁、钛、稀土金属、铟、铜、硅、石墨等;月球基地钛资源原位提钛制氧合成水理论与技术。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树索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温结构材料研究,包括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镍基高温合金、铌基超高温合金、高温结构材料的精密铸造工艺及定向凝固与单晶生长研究、高温结构材料的防护涂层研究等
教授
郑立静  
研究方向:高温金属间化合物,新型轻质合金结构材料,包括NiTi-Al基高温结构、TiAl合金凝固组织控制与力学性能研究、大塑性变形制备超细晶铝合金研究
副教授
奖项、荣誉 3项
研究方向:1. 轻合金(铝、镁、钛)及其复合材料设计、仿真与成型技术; 2. 面向产品的合金工艺-组织-性能定量综合评估; 3. 包含设计、制造、服役的产品全过程数字化控制系统; 4. 废弃产品的绿色回收和材料循环利用
副教授
奖项、荣誉 5项
段辉平  
研究生指导主任 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1、不互溶合金在高温环境中的结构演变规律; 2、特种Ti合金的制备及结构、性能表征; 3、硅烯材料的制备、改性及结构研究。
副教授
俞有幸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为“材料界面表征与性能设计”,研究性质为立足于材料性能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实现对高温合金、磁性金属、纳米金属催化材料的力学、磁学与电催化性能的正向设计为研究目的,开展材料界面与其精细结构的表征研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X射线衍射学、X射线吸收谱学、第一性原理计算等先进手段研究界面在材料制备与服役过程的演变过程与变化规律,阐明界面及其演变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与机理,建立材料界面与性能设计的内在关联。
副教授
近5年学术论文 8篇
李佳  
大型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增材制造高性能金属构件热处理工艺、固态相变及显微组织控制
高级工程师
何蓓  
研究方向:(1)激光增材制造专用新型高性能铝锂合金研发;(2)贝氏体钢/高强钢、高锰钢/高强钢等梯度材料增材制造工艺及组织性能调控方法;(3)金属材料外场移动式激光增材修复装备研发及工艺、质量控制技术。
助理研究员
程序  
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包括钛合金、钛铝合金间化合物及超高强度钢等金属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凝固行为及非稳态固态相变研究;高性能金属梯度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组织及性能控制;激光熔覆高性能长寿命耐磨涂层制备等。
讲师
近5年学术论文 21篇
赵志毅  
研究方向:现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专长是金属压力加工过程工艺模型建立及优化、生产工艺的优化、组织性能控制研究、金属加工过程工艺参数在线监测及控制技术。
教授
宋仁伯  
研究方向:1.钢铁材料的强韧化理论及应用基础 2.耐磨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及应用 3.新一代汽车用钢的研究及开发 4.不锈钢深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教授
奖项、荣誉 1项
王开坤  
研究方向:(1)先进颗粒增强金属基(铝合金,铜合金)复合材料制备与半固态成形加工技术; (2)轻质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半固态加工技术(锻造、压铸、挤压); (3)高性能电子封装材料制备与近净成形技术; (4)高性能板带材开发与成形性能研究(轧制,冲压); (5)材料特种成形技术(大面积成形技术,微成形技术,环形轧制,渐近成形技术); (6)材料成形过程模拟仿真。
教授
奖项、荣誉 7项
参与编著 1 册
软件著作权 1 项
李静媛  
研究方向:1、 材料基因工程相关方法 2、 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 3、 高性能铝镁合金挤压理论及工艺 4、 不锈钢等先进钢铁材料
教授
奖项、荣誉 7项